他强调,活动越到最后,越要抓紧、抓实,防止松懈情绪。
二是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要密切关注师生关系,尤其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工作,督促导师切实承担起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调查研究,强化沟通协调。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改革之中,形成科学规范、系统配套、协调完备的制度体系。他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大学章程的制定即将进入对文本集中征求意见的阶段,6月份应完成并提交教育部核准,希望全校各单位和师生积极配合,积极投入大学章程制定最后阶段工作。
杨玉良提出,大学章程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要对课程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进度等进行规范,从制度上保证课程质量标准。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援疆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援疆,他们并没有把专家资源拘泥于新医大一附院,而是让更多的基层病理人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
华山医院有临床医学中心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进驻,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等相关合作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上海市郊的社区医院需要复旦支援改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2014年,上海医学院成为我国第一个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基地。2012年底,5+3模式被教育部、卫生部作为国家政策,向全国推广。
一个西部大省希望复旦为该省重点发展的医学院支援一位院长。能够让我们整个国家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为实现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的梦做出我们的贡献。
‘打开围墙,对接国家战略和民生关切,是新型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肿瘤医院的经验不是个案,我校多家附属医院都在向全国派出对口支援队伍,开展义诊、讲座、赈灾等各项服务活动的同时,也在尽力培育当地医疗事业的自我成长能力。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院系选派骨干教师,赴西藏、新疆等地院校,支持当地医学人才培养和院系发展。上海医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教育优势,推动了多地的医学教育发展。
在关注、服务我国银发浪潮、全科医生等社会需求时,老年医学、全科医学成为了复旦医学的新增长点,已分别建成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肿瘤医院承办的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落户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上海医学院还投身上海医改试验田,参与了上海两个国际医学中心建设。上海医学院也为国家区域发展建言献策
闻玉梅、杨玉良等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桂永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中心远期目标是针对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病理、代谢、感染、免疫、药理等,以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为核心,开展老年重大疾病和特殊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实现基础与临床、预防实践相互融合,从而促进老年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临床诊治和康复手段及能力的提升,争取成为能代表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水平,支撑、服务全国老年医学的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之一。
2013年医院老年医学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实行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和课题组长责任制。
杨玉良、闻玉梅、桂永浩、袁正宏为该中心成立揭牌。据悉,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闻玉梅院士。近几年来,医院每年为近百例90岁以上老人成功施行手术,科研实力雄厚,已成功申报上海市老年医学临床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这些都为老年医学进一步建设和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副院长袁正宏教授。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群接受高血压规范治疗人数已达6612.6万,接受糖尿病规范治疗人数已为1813万,加上慢性呼吸道疾病、肝病、各种肿瘤等,这前所未有的银发浪潮,使得与老年医学相关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袁正宏宣读中心聘任名单。
更好地整合复旦大学下属各相关的学院、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强强携手。2012年该院老年医学科定为上海市重中之重 ,同年,该院中医老年病专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老年医学科在全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的最佳专科中名列第三。
如老年神经精神病研究课题组,以研究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老年抑郁症等,结合遗传学、代谢学、免疫学、干细胞生物学、现代影像医学、生物信息学和康复医学和开展综合性防治研究为主,大力推进基础成果向临床转化,并决定在近期开展神经退行性损害早期生物标志物与脑功能显像的探索性研究,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提出诱导脑衰老的新机制和理论,为寻找和发现早期预报或诊断脑内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新的靶点。据了解,中心成立后,五大课题组根据自己特长,围绕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已制订详尽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研究。
上海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张勘、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王兴放、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长过浩敏、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傅国庆等出席揭牌仪式。研究中心下设老年神经精神病研究、老年感染与免疫学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研究、抗衰老的基础和新药研究和老年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研究共五个课题组。
与会专家认为,如何延缓衰老和减少老年病的发生,如何增加老年人创造社会价值的有效时间,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生命质量,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成功老龄化和活力老龄化等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成立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是大势所趋,明智之举。建立能有效地反应脑功能的分子影像手段,通过临床病人的资料分析,提出早期干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发起单位华东医院是全国著名、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该院主办的《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上海市唯一的老年医学核心期刊,为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A目录,编委会共有成员共108位。新闻中心讯 为迎接我国银发浪潮的到来,经长期酝酿、充分准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以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共同组建的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3月8日在华东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副主任为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系主任孙凤艳教授。主任助理为华东医院副院长保志军教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上海市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户籍总人口为1426.93 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67.32 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5.70 %,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2.47 岁, 1979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市。
该中心成员中拥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百人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等优秀人才,并已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梯队。以此为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使其与国际老年医学的发展接轨。
更好地发挥上海老年医学在全国的辐射作用,为争取成为国家级的老年医学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俞卓伟强调,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以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为抓手,建立老年人群的健康信息库,为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2013年5月全国老龄委公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据俞卓伟介绍,银发浪潮已席卷全球,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海啸已经到来,老龄人口急剧上升也成为我国严重关注和面临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包志宏主持揭牌仪式。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为中心主任及课题组组长颁发聘书。我国1999年60岁以上老人大于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教授介绍中心筹备情况。桂永浩宣读成立批文,并宣布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成立